夜
小
中
大
崇禎十五年,是白雲蒼狗的一年,天下間大事不斷,局勢風雲變幻。
九月間,黃得功與劉良佐合擊張獻忠於鮑家嶺,殺得張獻忠丟盔棄甲,逃至安慶府潛山縣,黃得功乘勝追至潛山,殺賊將闖世王、馬武、三鷂子、王興國等十餘員戰將,張獻忠倉皇逃入湖廣。
官軍在河南剿匪失利,不過卻在南直遏制了張獻忠的發展,明朝在東南勢力依舊強勁,黃得功大勝張獻忠,無疑為腐朽的明帝國,打了一劑強心針。
時下,大明在北方的統治,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南方的社會卻依然穩固,歌舞昇平。
在同一個大帝國境內,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象,可以說歷史罕有。
這時官軍解決了張獻忠對南直隸的威脅,不過李自成卻決黃河灌汴梁,拔掉了官軍在豫東最後的一個據點。
同時泛濫的黃河也為闖軍製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劉澤清、卜從善等山東、河北的官軍,無法威脅他們的後路。
這使得兵出潼關的孫傳庭,只能獨自面對李自成,為大明帝國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此時李闖與大明在河南最後的對決,已經拉開序幕,孫傳庭將與李自成做最後的對決,不過高二哥卻沒有能力,參與到其中來。
在河水稍微退去之後,高義歡便帶著趙柱子等人,踩著到膝蓋的污泥和河水,穿越數十里的黃泛區,一路急行回到了鹿邑縣。
他一路上已經看見無數百姓扶老攜幼的往南逃,等到鹿邑時,縣城外已經聚集了不少流民。
金秋九月,本來是讓人喜悅的季節,但對於豫東的百姓來說,卻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一場大水之下,屋舍倒塌,田裡的莊稼,家裡的存糧,統統被大水吞沒,百姓不僅口糧全無,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絕境。
在此種情況下,遭受大難的百餘萬生靈,開始向四方逃亡,而向南逃荒則是災民逃亡的主要方向。
現在大明北方殘破,唯有南邊還有餘糧,有富庶繁華的揚州、南京城,無數百姓都向南逃去。
災民南下,主要沿著睢水和渦水兩條通道,其中睢水靠近黃河,附近受災最為嚴重,災民也主要走這一條道。
不過走睢水,一路要過寧陵、商丘、夏邑等地,災民對於商丘城內的趙應元並不抱希望,不少人聽說鹿邑的那伙賊人是李公子的部署,所以有不少災民改走渦水,經過陳留、杞縣、太康、鹿邑,前往鳳陽。
鹿邑作為災民南下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高義歡回來時,便已經有近千難民聚集到了城外,而接下來短短十多天內,趕來鹿邑的百姓就已經達到四五萬人。
這時高義歡領著幾名屬下,站在道路旁,觀察災民南下的情況,他們放眼看去,只見通向鹿邑的官道上,絡繹不絕的災民,扶老攜幼,拄著拐杖,慢慢前行,瀰漫著絕望。
災民們一路無聲的趕路,等他們進入鹿邑地界,便開始出現一個又一個的粥棚,災民們才忽然萌發一線生機。
這些粥棚,自是高義歡讓人所設,棚子內有士卒和鹿邑的百姓忙碌著,災民們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
此時每個粥棚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列,而在粥棚一旁還有幾個蒸籠,裡面正升騰著噴香的熱氣,應該是蒸著饅頭。
在蒸籠前有士卒守護,並沒有災民排隊,只有幾名災民拿著饅頭正狼吞虎咽。
這時趙大憲站在蒸籠邊上,一手按刀,一手插腰,大聲喊道:「鄉民們聽好了,會打鐵、能識字,身體建壯,有一計之長的人,都可以來這邊吃熱騰騰的饅頭,喝肉湯了。」
面對饅頭和肉湯的誘惑,人群中不時就有人走出來,想要過去領饅頭吃。
高二哥能力有限,不可能救濟所有的難民,他只能有選擇性的賑濟。人群中走出幾個漢子,想要去領饅頭吃,不過卻被士卒攔住,必須先到一旁登記,由吳世昭詢問幾句,防止有人渾水摸魚,畢竟二哥也不富裕。
幾名漢子登記之後,便被放過去吃饅頭,人群中的老弱病殘看了,只能滿臉的羨慕。
這時在人群中的張名表和門人周亮工,還有次子周允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