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華州隸屬於西安府治下,位於西安城以東二百里處,此地南有少華山,東連太華山,故而得名。
中午時分。
華州西部的大道上,一支數百人的騎兵隊伍正在快速奔馳著,隊首打著一面赤紅色『秦"字大旗,旗下是一位坐騎火龍駒的青年男子,正是秦鋒。
原來秦鋒奉三邊總督楊鶴之命,巡查西北各府、州、縣的災情和救濟情況,華州是第一站。
「停止前進,到前面的村子裡休息一下,架鍋取水,生火造飯,吃飽喝足再繼續前進!」
「遵命!」
奔馳許久的隊伍已經有些疲憊了,恰好前方出現一個村子,於是秦鋒下達了休息的命令,而後帶領隊伍進了村里。
村口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雷家村"三個大字。
雷家村面積很大,街道寬闊而平整,可以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村子,男耕女織、人丁興旺。
可是現在,村子裡一個百姓都沒有了,房屋毀壞大半,殘垣斷壁之間,森森白骨隨處可見,上面有明顯的刀斧痕跡。
很顯然,雷家村遭到了流寇、土匪、或者亂兵的洗劫,才變成這個樣子,而這種殘破無人的荒村,在關中地區隨處可見。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魏武帝曹操的那首《蒿里行》: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傳令下去,將百姓們的屍骨收集起來,挖個深坑掩埋掉,讓他們入土為安吧!」
「遵命!」
將百姓們的屍骨掩埋好之後,士兵們拾柴生火、取水煮飯,吃飽喝足,又休息了一會兒之後,隊伍繼續啟程,很快便來到了華州城下。
得知情況,華州城的大小官員們立刻前來迎接。
為首一名中年男子,中等身材、相貌端正,穿著一身半舊的青色官服,腳上則是更加破舊的皂色官靴,還沾染著很多泥土。
「華州知州—丁不群,攜治下大小官員見過秦將軍,將軍一路上辛苦了!」
「原來是丁知州,秦某有禮了!」
……
秦鋒因征戰有功,被加封為參將、正三品,丁不群是知州,從五品,二者的品級整整差了五級。
禮法規定,官員之間相差三級以上,位低者當行拜禮。
丁不群卻沒有跪拜,僅僅拱手而以,如此行為,周圍的人卻不覺的失禮,因為大明朝有嚴重的重文輕武之風,武將的地位遠遠不及文官。
其實大明立國之初,文武官員的地位是平等的,因為邊境未平、戰事頻繁,有時武將的權力要更大一些。
到了仁宗、宣宗時期,國家太平、戰事減少,朝廷逐漸重文治而輕武功,再加上內閣集團掌握大權,文官的地位迅速上升,完全壓過了武將。
嘉靖、隆慶之後,重文輕武的情況更嚴重了,同品級的武將、文官相遇,前者必須給後者下跪行禮,自稱末將、門下、小的,否則就要受到嚴懲。
甚至多次出現低級文官不請示朝廷,便私斬高級武將的事情,崇禎二年,正二品的袁崇煥斬殺了正一品的毛文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武將不受重視,經常被文官們欺壓,也是明軍戰鬥力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
「酒宴已經備下,還請秦將軍入城,飲上幾杯、略做休息,洗洗身上的風塵!」
「飲酒不急,先辦公事,丁知州,本地的災情如何?」
「哎,數月之前,流寇
大軍洗劫了本州,百姓們死走逃亡,十不存一,田園亦是毀壞無數,其狀慘不忍睹啊!」
「災情如此嚴重,丁知州是如何賑濟的?」
「本官命人四處張貼告示,讓流亡的百姓們返回來,並設置了多座粥棚,為百姓們提供飲食,同時分發耕牛、種子、農具等物,以備明天春耕之用,爭取讓百姓們早一點重建家園。」
「粥棚設在何處?」
「城東的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