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第483章 東宮西宮
確實是這樣的,康術德提醒得沒錯。
在這個共和國的人民才剛剛達到溫飽線的年代,其實國內被嚴重低估的不單是這些工藝美術商品和看似過時的技藝。
還有人情,還有情操,還有名聲,還有傳統文化,哲學詩歌……
甚至數理化知識以及國防科技都囊括在內。
越是那些看似虛頭巴腦,不當吃不當喝,不能馬上就換成真金白銀的東西,就越是這樣。
反倒是馬上就能改善物質生活的東西,比什麼都讓人看重。
這或許就是經濟和科技都很落後的社會開始努力擺脫貧困時最顯著的特徵。
整體社會開始變得急功近利,都開始沾染上短視眼的毛病。
以保證穿好吃飽的物質條件為價值衡量標準,對充滿現代家電的生活方式的崇拜壓倒一切。
越來越看重物質上的實際獲得。
所以如今這個社會階段里,如果想用金錢投資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代價有時候低得簡直令人髮指。
就說「葡萄常」吧。
在寧衛民與常玉齡老人見面的那天。
當老人聽說只要自己同意,街道就能在寧衛民的資助下重開生產社。
當時就臉上泛起紅光,喜歡得跟什麼似的。
伸出手握住寧衛民的手,又是鞠躬又是稱謝。
這位「葡萄常」的傳人居然還真的像街道牛主任說的似的,為了給街道經營減輕負擔主動提出不要酬勞。
當然,寧衛民肯定不能乘人之危,做如此的盤剝。
他就說商品銷路今後他來負責,向老人擔保只要東西質量有保障,生產社就不會再次陷入經營困境。
如果常玉齡不嫌棄的話,可暫時先拿每月二百元的酬勞。
至於他在意的問題,只是料器葡萄能否做得更上檔次一點。
比如說能否把鐵絲改換銅絲?
再比如說能否不用布料枝葉,配以真正的料器葉子?
還有老人是否介意和京城料器廠的老師傅合作?
畢竟他需要多種多樣的精美料器,今後如只有料器葡萄一種產品,未免太過單調了些。
大概是發自內心的把寧衛民當成了自己的恩人。
常玉齡誠心誠意的為他著想,不但對他提出的「天文數字」酬勞,極力推辭,堅決不受。
最多最多就肯拿個徒工的報酬。
同時也表示願意按照寧衛民說得方向嘗試改變,且不排斥與任何同行合作。
此外她還告訴寧衛民,說常家其實並非只會料器葡萄,還會做料器葫蘆呢。
只是做出來要更費原料錢罷了,如有需要,她可以提供兩種拿得出手的料器。
這意外之喜可是讓寧衛民相當高興,他只要好,並不怕貴。
只要這料器葫蘆的水平,能趕上料器葡萄的一半。
對他而言,飯莊開業就足能應付過場面了。
總之,聽說又能把手藝傳下去了,常玉齡對寧衛民的態度簡直感恩戴德到家了。
那種不計個人得失,誠心實意的替寧衛民著想的樣子。
那種極力堆出笑,以便讓人看到她的滿足和感激的樣子,都不免有點讓人心酸。
再看看老人握著自己的那雙手,寧衛民更加忍不住為常玉齡一生受過的苦累心生憐憫。
要知道,人一老就有皺紋。
常玉齡因為年近古稀,長期做這個葡萄長期上色呀,那個色呀都吃到肉裡頭了。
她的手指頭幾乎都成了紅色的,根本洗都洗不掉了。
當個手藝人容易嗎?
與常玉齡相似,原以為這輩子就是這般落魄收場,了此餘生的劉永清。
同樣也把寧衛民和喬萬林當成了自己的貴人了。
他根本沒有想到能夠絕處逢生,迎來了一個天大的轉機。
所以在給飯莊製作仿古餐具的活兒上,當然也是盡心盡力使出了一生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