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見太子遭到言官的反對,御座上的崇禎帝的臉色不是太好看。愛字閣 www.aizige.com大明財政一直分為兩頭,一頭是戶部的太倉,另一個頭是內廷的內倉,神宗皇帝時,為了太倉和內廷,神宗皇帝和臣子們鬧的很不愉快,後來雖然平息,但爭議一直都存在。
對文官們來說,皇帝手裡有這麼大的財富,卻不受戶部監督,心裡很是不安,擔心皇帝會亂花錢,因此但是有機會,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向內廷要錢---天下都是你朱家的,你不給錢誰給錢?
但對皇帝來說,內廷的上上下下,紫禁城的將近十萬人口,都需要內廷庫來支撐,吃穿住行,哪一樣都得花錢。自從徐階當首輔時,拒絕了嘉靖皇帝修建宮殿的要求後,文官集團將徐階視為楷模,以後但是皇帝提出,修宮殿或者是提高待遇一類的要求,都會被他們拒絕,言官們更是長篇累牘的上疏勸誡,這逼得皇帝們不得不積攢私房錢,以免向戶部伸手要錢時,再被打臉。神宗皇帝時,開徵礦稅,到各地方搜刮,雖然惹了不少民怨,令文官集團十分不滿,不過卻也積攢下了相當的積蓄,其後遼東戰事的銀子,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出自內廷。
神宗皇帝時,內廷還有一些進項,但之後的光宗,天啟到現在的崇禎帝,都是只出不進,內廷早已經空虛,周后在後宮織布,崇禎帝的袖子破了也都是補補縫縫,捨不得換新的。但他們省的太多,也抵不過內外戰事和天災人禍的消耗,崇禎十五年,是崇禎皇帝登基以來,最困難的一年,前兩年的稅賦全部都消耗在了松錦,松錦之戰的失敗也就意味著大明朝廷的投入血本無歸,兩年中積欠下的銀子,全部壓在了這一年要清償,孫傳庭到陝西練兵,也不過只能拿到六萬兩的銀子,若非太子在年初的一番折衝,若非揚州查鹽和幾個勛貴抄家的罰銀,加上古玩店,太子在京營練兵也是難有銀子的。
內廷再困難,崇禎帝也沒有伸手向戶部要銀子,因為他知道,戶部的銀庫比他面前的桌子還乾淨,但這並不表示他心中沒有怒意,每年應收的稅收都是短缺,從內閣到戶部都束手無策,無人能解聖憂,只知道在朝堂訴苦,今日又是如此,明明知道內廷無法承擔每年兩百萬的京營軍餉,但卻做壁上觀,甚至對太子指手畫腳。
對臣子們不滿,但對太子的提議,崇禎帝卻也不敢直接贊同,原因兩個字:祖制。鹽稅歸外廷是祖制,除非朝臣們贊同,否則他不宜輕易表態。
因此,崇禎帝陰沉著默默不說話。
「殿下,據臣所知,長蘆鹽場一年的鹽稅不過十萬兩,河東鹽場十六萬兩,兩者相加一共只有二十六萬兩,但京營軍餉的虧空有一百萬兩,這二十六萬,能抵得上嗎?」
言官的反對聲中,終於有人提出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
朱慈烺轉頭看,乃是兵部尚書馮元飈。
馮元飈今年六十多了,體弱多病,今年的早朝耗費了他太多的精力,因此說話都氣喘吁吁了。
對馮元飈,朱慈烺是非常尊重的,明末的幾個兵部尚書,除楊嗣昌之外,就屬馮元飈了,只可惜任期太短,提出的建議又不能被崇禎帝採納,以至於一事無成。但就個人見識來說,馮元飈在現在的滿朝朝臣中,足可以排到前三位。
朱慈烺向馮元飈拱一下手:「是不夠,不過朝廷財政困難,內廷和戶部要共體時艱,學生不敢要的太多,戶部支持一部分,剩下的還要請陛下從內廷籌集。」
一共需要一百萬,戶部只出二十六萬,剩下的七十萬卻要內廷出,算起來,戶部占了大便宜了。
「是慣例呢,還是權宜?」馮元飈問。
「權宜。」朱慈烺道:「但是國家過了這一段艱難,河東鹽場和長蘆鹽場,都會還歸戶部。」
河東鹽場在山西安邑縣,長蘆鹽場在天津海河,兩個鹽場供應了京畿,遼西,保定,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的一部分,北方人吃的基本都這兩個地方的鹽,但兩者並不是大明最大的鹽場,大明最大的鹽場在兩淮,供應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食鹽和鹽稅。
馮元飈點點頭,再問:「兩處鹽場交與內廷,鹽運司的官員是否要撤離呢?」
朱慈烺知道,馮元飈問到點子上了,或者說,殿中群臣都擔心,一旦兩處鹽場交與內廷,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