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a href="席捲天下最新章節">
席捲天下
桓溫光是名字在南方就可止小孩哭泣,可見是多麼的凶名赫赫。
一個人能夠被南方父母拿名字來嚇唬小孩的人,名聲上面能夠好到哪去?再則是桓溫一貫以來也真沒給曾經那些有交情的人面子,在世家圈子裡僅是有跋扈的名聲,已經算是因為身份的原因不敢被過份編排。
或許是有些天生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對自身的定位因素,桓溫真不覺得在南方有好名聲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他效力於劉彥之後,自參與南方戰事就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與南方的世家體系肯定無法完全切割,可是絕對不能對誰都「哥倆好」,那樣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南方世家都不好。
通俗一點來講,桓溫覺得自己既然已經背叛了南方世家,那乾脆就背叛到底。並且歷史是勝利者來書寫,現在是他效力的君王獲得最終的勝利,誰還能說他是叛徒?
作為南方曾經第一門閥的王氏家族,他們留有一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只是先行抽調一萬武裝去印度次大陸還是做得比較晚了,也是大部分的家族武裝摺進了抵抗漢軍南下的戰場,要不然絕對不止剩下一萬。
當然了,是戰爭就必然會產生損失,王氏現在在印度次大陸的武裝肯定沒有一萬,剩下的是有八千餘人。
漢國的各家族入侵扶南國,是由漢軍打開入侵扶南國的國門,湧進去的各家族武裝很有默契地選擇自己的占領目標,扶南國的南部早就被切割成得零碎,王氏就在其中占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地盤。
王氏還有家族武裝在印度次大陸的事情對漢國高層來講並不是什麼秘密,不是沒人提議進行清除,卻是劉彥將事情壓了下來。
對劉彥來講,曾經的東晉小朝廷說滅都給滅了,王氏一族僅是小朝廷的其中一部分力量,強盛時期的王室都沒有辦法蹦,他又怎麼會在乎不到一萬的王氏武裝。
民間自主向外進行開拓是劉彥的一塊「試驗田」,不止是關乎到漢國的國策制定,還將決定民族的未來,別說是王氏還有一萬家族武裝在印度次大陸,就是司馬氏還有殘餘在印度次大陸,只要沒有「反1攻1大1陸」的跡象,他是決定放之任之。
說民間武裝決定民族未來並沒有誇大的地方,漢國的國家力量自然最大,可只能是選擇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地區或方向來擴張,未來漢軍的主要進軍方向是朝西,肯定會與處於強盛時期的薩珊帝國撞上,印度次大陸那個地方滿滿都是原始叢林,氣候上面也是非常麻煩,還不如丟給民間各家族。
印度次大陸就是劉彥丟給漢國各家族的美味,讓那些傢伙知道「天下」不止是那麼一塊旮旯地方之外,何嘗不是用事實證明向外掠奪遠比窩在家裡爭鬥更能產生效益。
民間的力量只要在印度次大陸那邊嘗到甜頭,誰還會傻乎乎地窩在「天下」內部,內部的爭鬥會引起國家力量的反撲,他們在外面怎麼幹的自由度更高,何況向外掠奪還是得到國家認可和支持?
按照劉彥的本意,民間家族折騰印度次大陸至少會是數十年的時間,未來還會引導著向印度支那(既阿三地盤)進發,漢國的國家力量則會專心向歐羅巴進軍。他比較遲疑的是太平洋的戰略方針,完全由國家來進行開拓會牽扯向歐羅巴進軍的力量,全部給民間則根本不合適。
如果劉彥沒有記錯的話,印度支那自孔雀王朝崩潰之後就再也沒有統一,哪怕是曾經西遷的大月氏建立貴霜帝國,可貴霜帝國也僅是占領了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局部和印度局部,印度次大陸那邊還是留下十二個國家。這十二個國家以西薩特拉普和案達羅王朝(百乘王朝)大一些,次之是達薩那、納西克達、迦陵羯,其餘的西羅和朱羅等國就是眼屎大小一樣的邦。
印度次大陸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有著豐富的資源還臨海,周邊更有無法計數的海上大小島嶼,尤其是沒有什麼強國,生活在那邊的土著也沒有成體系的文明,是一個用來培養民族開拓經驗的理想地,既是沒有太強的對手,也能發展海航累積經驗,更能掠奪豐富的資源。
歐羅巴西端與非洲只是相隔著一條狹窄的海峽,歐羅巴就人是從非洲累積了足夠的向外入侵經驗,等待航海技術和經驗都累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