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

第2331章 都挺慘的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努爾哈赤起事之前甚至起事之後到他死,東北地區最大的城池是遼陽,大明的九邊重鎮他是其一,即遼東鎮。

    明廷在這設立了遼東都司治所就在遼陽,下轄二十五衛二州,以他為中心設六衛一州,當時東北要塞修建了十八座城池,遼陽是最大的一個!

    直至努爾哈赤統一了北方女真之後,在天啟元年率部攻占遼陽,只花了三天三夜的功夫,當年就遷都遼陽,五年後遷都瀋陽,隨後瀋陽取代遼陽成為最大的城池。

    後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兩代人一點點南下蠶食大明國土,至多爾袞時大明關外僅餘寧遠一城。

    這些國土劃入清廷版圖之後,那些要塞上的城池大多都保留下來了,比如遼陽,海州衛(今海城)蓋州衛,但一些小兵堡什麼的毀於戰火後因其作用不大就沒修復。

    古時城池大多依山傍水,易於防守進攻,很少在平原地帶築城的,所以從瀋陽去錦州的方向幾乎空蕩蕩的,只有西邊的廣寧衛和東邊的遼陽衛。

    也因此錦州的位置就特別的重要,因為它和山海關是遼西走廊的兩端大門!清廷只要破了錦州就可沿著遼西走廊一路殺到山海關,同理明軍破了錦州就可從遼西走廊進入東北區域!

    這就是為什麼清廷從皇太極到多爾袞不厭其煩不遺餘力不顧一切的要打錦州!

    這也是為什麼多爾袞在寧遠大敗之後親自坐鎮錦州,死守不退的原因,因為一旦明軍破了錦州,便可長驅直入殺往瀋陽,這途中一馬平川,急行軍最多兩天騎兵便可抵達城下。

    前文說了,平原建城的意義不大,無險可守人家想打就打想圍就圍甚至想繞著走就走,所以建座城意義不大。

    但也不能啥都不建吧,就這麼任由敵軍大模大樣跑來跑去?

    自是不能!

    於是便建了兩個驛城!


    驛城不同於內陸的驛站。

    內陸的驛站大多在村鎮上,當然也有的在偏僻之處,但大多如同普通大戶百姓人家一樣,一個簡單的院子幾間屋子。

    但驛城則不同,因為帶了個城字,所以有城牆有駐兵,就是除了有驛站的功能外他兼任軍堡之效。

    接待往來郵差,公務軍務信差,官員,同是也負責軍需儲備,偵緝巡邏等等,這種驛城在內陸少見,但在邊關之地卻是尋常,比如後世保留最完整名氣最大的雞鳴驛就是驛城。

    遼東屬於九邊重鎮之一,自是少不了這種驛城,在瀋陽和錦州之間就修有兩座,說白了這兩座驛城就是瀋陽,遼陽,廣寧的前哨。

    這兩座驛城原隸屬寧遠衛,就是後世的盤山縣和台安縣。

    錦州東北方向依次為盤山驛,台安驛,瀋陽。

    兩座驛城皆按照兵堡標準築城,周長里許城高三丈余,雖無險可守但若裡頭駐防三五百人即便你有攻城器械沒個兩三千人也別想輕易拿下。

    何況這邊一旦開打,立刻就會驚動西邊的廣寧衛,東邊的遼陽衛,西南的錦州衛以及不足百里外另外一個驛城,那時候兵馬合圍而來,你往哪裡跑,跳海去吧。

    那這些驛城裡有三五百駐兵麼?

    有!

    前文說過多爾袞慘敗之後便挾持各旗主及兵馬駐守錦州不回瀋陽了,要知道他當時是要趁李自成東征想入關摘取果實得漁翁之利的,所以舉全國之兵力,浩浩蕩蕩十萬之眾。

    清軍出征有個特點,除了正規兵馬外會攜帶大量廝從,也就是從僕和家奴負責後勤和雜活,軍隊就只負責打仗,這一點和李自成的賊軍相似每次攻城征戰都會帶大量的炮灰干雜活,而相對來說明軍在這方面就有點拖後腿,軍隊的士兵既要負責行軍打仗

    還要干後勤和雜務,分工不是特別明確,即便有明確分工那些干燒水做飯洗馬等等雜貨也是由正規軍人去做。

    也就是說當時多爾袞率十餘萬大軍入關,確切說是十四萬,但根據慣例,這裡頭都是有水分的,不管是哪個朝代誰的軍隊出徵兵力號稱和實際相差都是很大的,而且多爾袞大軍裡頭包括後勤雜役,真正作戰的部隊人數當在六七萬左右,餘下都是雜役(當然在必要時刻這些雜役也能充當作戰部隊的)滿打滿算也就是十萬人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異域稱霸記  劉旭王艷悅讀全文兔費  穿越時空之殖民全球  雙球大戰之虐仙    都市之兵王歸來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踏星  布萊肯林場  
同類最熱
搜"扶明錄"
360搜"扶明錄"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