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晉國內部對呂武兼任秦國執政當然存在疑慮和看法,更多的則是感到了驕傲。
本國的大臣成為了一個強國的執政,還是以戰爭的形式有了這一步走向,不是晉人體會不到那種爽感。
晉國的一位「卿」……或者說兩位「卿」,他們單獨靠著自家的武力打得一個強國崩盤,不是側面證明晉國的強大嗎?
在事態沒有往壞的一方面發展之前,晉君姬周本能地感覺到不對勁,又說不上是不對勁在什麼地方,會有所警惕心,忌憚什麼的本來就有。
一樣作為晉國「常務卿大夫」的其餘人,他們打從心裡佩服呂武會玩,很是有心地想要借鑑和模仿一下,可惜的是沒有哪個諸侯國以國家形式對他們干刺殺的事情。
這裡也就產生了一個規律,先有秦庭刺殺呂武,才有呂武不斷率軍攻打秦國。後來秦國被打怕了,醒悟了打不過就求加入的道理。
所以是,秦國淪落到這種地步屬於合情合理,誰都找不出什麼毛病。
各個諸侯國的群臣,他們甚至覺得秦國那麼做其實挺不錯的。
暫時沒看到呂武成為秦國執政之後,對公室和眾貴族下太狠的黑手。
以目前來看,秦國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消弭了戰爭是一面,國家重新恢復生產是另一面。
他們有過仔細的思考,秦國打不過呂武,玩了一手讓呂武變成自己人,公室的權力遭到壓縮,貴族的權利卻是得到加強,總體來說就是:秦國有救啦!
那麼,在這一個事件中,以國家層次來看,好像除了公室倒霉之外,對其餘人是有益的呀?
至於說謀朝篡位?還沒發生呢!等發生了再說吧。
權臣什麼的,晉國的「卿」就是一群權臣,不妨礙晉國成為「世界霸主」啊!
另外,其餘列國的執政之中,還少了權臣的存在嗎?
衛君衛衎出了大帳,有點回過神來的樣子,問左右,道:「方才陰武威脅寡人?」
怎麼講?這也太后知後覺了一些。
衛國執政孫林父滿臉無語,說道:「君上,陰子乃是晉之『卿』。魯國、秦國舊例,不可忘啊!」
什麼舊例?
魯國曾經慢待晉國卿位家族郤氏,搞得郤氏動用國家力量去干魯國;秦國對呂武玩刺殺,搞到秦國的國政被呂武所把持。
衛君衛衎先一愣,再滿臉無所謂地說道:「有何不同?」
孫林父的臉一下子鐵青了。
其餘衛國的大臣和貴族,他們有的滿臉憂鬱,有的則是一臉憤慨。
是的呢。
衛國的大多數權利都在執政孫林父手裡,搞得衛君衛衎非常不爽。
那麼,衛國執政孫林父就是權臣,才讓衛君衛衎感覺誰來當權臣都無所謂。
分得清好歹的衛國人,他們很想告訴衛君衛衎真的不一樣。孫林父再怎麼囂張跋扈,對衛君衛衎還是要保持該有的「紅線」,換成晉國的某位「卿」來衛國當執政,衛君衛衎有什麼下場則會很不好說。
衛君衛衎知道這些嗎?他但凡有點逼數,登基之後就不會一再干莫名其妙的事情,沒搞清楚自己國家到底有多少斤兩,多次惹怒了強鄰晉國,甚至干出要「搶班奪權」代替晉國當中原霸主的事。
「陰武乃臣,寡人為君。」衛君衛衎冷哼了一聲,還剮了孫林父一眼,帶著傲嬌丟下自己的臣子走了。
孫林父看著衛君衛衎越走越遠,看了周邊衛國人以及各國的人一眼,用生無可戀的表情抬頭看天,心裡想道:「君上已經不可能容下我了?我為執政一日,卻不願有晉國的『卿』來衛國橫行霸道。」
好的解讀方式是,孫林父心中有衛國的利益。
壞的解讀方式是,孫林父對晉國的價值源自於執政的權利,一旦被取代則必然變得對晉國價值不大。
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有孫林父自己知道了。
旁邊的人看到孫林父那樣,有一個算一個都心生同情,一致認為攤上了衛君衛衎這麼一個國君,著實是太不幸了。
齊國執政崔杼有些怔怔出神地看著齊君呂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