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曹睿刻於金冊,藏於宗廟的詔書,看起來沒什麼問題,至少在強化曹魏正統這方面,沒什麼問題。
畢竟漢高祖劉邦在開國之初,也搞過一個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
非劉不王也好,強調正統大義也罷,說白了都是為了能讓自家長長久久地當皇帝。
只是與白馬盟誓相比,世家大族自然是要大肆頌揚曹睿的英明。
因為「非劉不王,非功不侯」,在無形中也給了重臣一個限制,那就是姓劉的永遠都是位置最高的。
但大魏的宗廟詔書就不一樣了。
它是強調入繼大統的支子要遵守正統,這一點也是世家所期望的:正統就是正統,那些庶支就應該永遠屈於正統之下。
更重要的是,肱股重臣可以為了支持皇家正統,直接誅殺那些佞臣奸臣。
此等行為,當真可以與周武王托周公輔政相提並論啊!
頌揚,必須頌揚!
陛下乃明君是也!
「大人,大人,陛下的宗廟之詔,當真是有明君之風!」
司馬師看完了從洛陽傳過來的公文及特意給司馬懿傳抄的詔書,臉上儘是春風得意。
司馬懿嗯了一聲,坐在從南郡那邊傳過來的椅子上,神色沒有什麼變化。
他看向低頭重複閱讀詔書內容的司馬師,開口道:「子元,陛下既有明君之風,你們的浮華交會,就莫要再過多諷議陛下了。」
所謂浮華交會,就是魏國年青一代的才俊,或耽於文哲,或善名理,或尚玄遠,彼此辯論。
他們結為黨友,評品人物,互相題表,其中以四聰八達三豫為最。
以夏侯玄等四人為四聰,以諸葛誕等八人為八達。
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此,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
此共十五人。
這些人里,有名門之後,有功勳之後,有權貴之後,有名士俊彥。
他們影響著整個魏國年青一代,引領著這一代的風氣。
魏國的年青一代莫不以加入他們為榮。
因為年青,所以他們同樣也有著熱血,敢於抨擊他們看不慣的事情。
特別是對於時政,他們自認是敢於說別人不敢說出的話。
所以年方二十一歲的司馬師聽到自家大人這話,臉上頗是有些不以為然。
「大人,天子有錯,重臣不敢言,我們敢言。朝廷陋習,令才俊之士沒於民間,我們點評出來。此乃是為天下,心中坦蕩,有何懼焉?」
司馬懿聽了,臉上出現出一絲諷刺:「當真為天下耶?天下年青才俊仰望的滋味如何?」
司馬師臉一紅,有些尷尬道:「大人何以如此譏諷孩兒?」
「因為你們也是這般譏諷他人。」司馬懿眼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之色:「你們啊,還是太年輕,有些事情,你們不懂」
司馬師聽到這個話,心裡有些不服氣。
「大人不也曾年輕過嗎?當時曹武皇帝最初徵召大人時,大人不也拒絕了?」
司馬懿當年嫌曹操出身「贅閹遺丑」,最開始是不屑為之效力的。
別人不知這個隱秘,但身為長子司馬師還是知道的。
只是司馬懿聽到這話,臉上的神色更是古怪:「所以我才說,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所以不懂。你收拾一下,過幾日回洛陽。」
「大人,這又是為何?」司馬師聽到這話,這才有些反應過來:「莫不成又出什麼事了?」
只是以司馬懿老謀深算,又豈會讓司馬師看出什麼端倪?
「沒有什麼大事,只是你的阿母想念你了,讓你回去看看。」
他看向自己這個兒子,指了指他手裡的詔書,意有所指地說道:「陛下也說了,朝廷重臣有誅殺佞臣的權利。」
「我好歹也是先帝任命的輔政大臣,再加上去年蜀虜寇邊,諸軍失利,唯有我斬孟達,平上庸。」
「所以即便是出了什麼事,那也無須害怕。」
說完,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