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

第572章、時無多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對吳軍敗北最為心憂之人,乃是魏國的曹叡與司馬懿。

    他們雖然早有預料,江東不可能衝破漢軍的塞道救援上庸城,但卻無法預料到吳軍竟敗得如此之慘!

    慘得讓魏國都有點不忍直視。

    畢竟,臨陣死傷兩萬有餘的士卒、尚有五千將士被困上庸的江東,已然無法讓魏國推行先前定下的戰略了!

    對此,曹叡與司馬懿皆很心焦。

    亦迅速做出反應。

    一者,乃是急令在子午谷南端出口的夏侯霸部,迅速聯繫在上庸城的唐咨,讓彼當機立斷是否要復歸魏。

    若彼願歸,則是司馬懿會復遣些兵力進入子午谷與夏侯霸一併將他接應入關中。

    若是不願意,那便算了罷。

    隨著江東的敗北,唐咨部亦不是戰事的焦點所在。

    另一,則是讓征南將軍王昶與荊州刺史胡質,立即引兵趕赴秦嶺南道的武當縣駐紮,做出魏國將進攻東三郡的意圖。

    與此同時,派遣使者趕赴襄陽城,邀約江東一併進攻巴蜀。

    且將兩家合力的條件,許得異常豐厚。

    如奪回東三郡將繼續歸吳國所有,臨陣繳獲的輜重或俘虜以及打掃戰場的收穫等,一切皆歸江東。而在戰事排布上,在秦嶺南道的魏軍乃是主攻,而吳國只需出兵一兩萬牽制巴蜀在巴山北道的兵力即可。

    如此,幾乎可算是魏國出兵為吳國伐蜀了!

    但江東君臣皆不是無謀之輩。

    尤其在這種三方博弈的爾虞我詐中,吳國君臣堪稱最善見風使舵者。

    孫權直接回絕了魏國的邀請。

    且在回復的書信中,以夏侯霸部拒絕朱然的請求協助為由,怒斥魏國乃是無信之徒,聲稱吳國不會再為魏國抵禦巴蜀的兵鋒。


    若是魏國膽敢緊逼或威脅,損失慘重的吳國在走投無路之下,唯有將襄陽城獻給漢軍、他自身亦不吝去了天子號向漢軍稱臣,令江東基業可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這樣的回覆,曹叡與司馬懿皆無言以對。

    雖然他們都知道,孫權不可能向漢軍稱臣,且漢軍亦不會在此時將襄陽城納入囊中。

    但他們也委實沒有說動江東出兵的理由了。

    抑或者說,孫權與陸遜等人在戰前洞悉了此戰的本質,以兩三萬士卒喪損的壯士斷腕所贏來的主動權,令魏國不復有威逼利誘的餘地罷。

    但無論如何,魏國都不可能讓東三郡的戰事就此消弭的。

    若是無法將漢軍的數萬大軍牽制在此,魏國先前將荊襄戰線轉給江東尚有何意義呢?持續消耗巴蜀的戰爭底蘊,令魏國有機會奪回關中的戰略目的,又如何實現呢?

    是故,縱使江東態度異常堅決,但魏國往來武昌的使者仍相望於道;且曹叡給以江東出兵的承諾,一次比一次豐厚。

    時間在魏吳兩國的反覆協商中,來到了春二月末。

    被困在上庸的唐咨部舉城投降了。

    此乃三方皆意料之中的事。

    救援的吳軍亦然罷兵,策應的魏軍夏侯霸部亦龜縮入谷道中間,且上庸城內糧秣耗盡,唐咨連拼死一搏的機會都無有了。

    或許,是想安撫將士之心罷。

    孫權得悉此事後,乃效仿昭烈帝劉備般感慨了一句「乃我負咨,咨不負我也」,並沒有以此事追責其留在吳地的家眷。

    而曹叡與司馬懿得悉後,頓時覺得說動江東復出兵之事,再次增添了難度。

    無他。

    沒有了救援唐咨部的理由,江東將士都不知為何出兵了!

    歷經漢魏多次爭鋒的東三郡,如今已然沒有什麼黎庶且土壤不算肥沃,對於吳國的戰略意義而言,說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都算誇獎了。

    是故,曹叡思來想去後,便打算再次將先前出使江東的司馬師遣去武昌。

    他將江北的廬江郡還給孫權,以舒縣與巢湖為界。

    蓋因巢湖以西的大別山脈各縣如舒縣、居巢、皖城與潯陽等一帶水澤密布,在先前的魏吳戰事之中,就證明了魏國即使占據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快穿之我當鹹魚的那些年  我的諜戰歲月  只有我能用召喚術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鷹視狼顧  
同類最熱
搜"蜀臣"
360搜"蜀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