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在罪惡中浸泡久了,會變得習以為常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大衛·莫里森的解讀,當然是比較另類的,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因為,他好像也能自圓其說。

    其實對於李易而言,這種解讀,甚至他自己也是有些愕然,但是這根本無關緊要,因為本身這也是電影的一部分。

    而《七宗罪》無疑又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因為如同早前的《看不見的客人》一般,當大家知道劇情之後,他們的觀影的目的,可能就開始轉變了,或者說爽點就不同了。

    當然,大衛·莫里森這樣的觀點始終只是少部分。

    更多的還是順著電影的劇情來解讀的影評。

    而電影的細節也是被分析的最為透徹,或者是說最多的。

    著名網絡影評人卡勒在個人社交平台賬號上分享了自己的觀影發現。

    「《七宗罪》無疑是一部細節控的電影,仔細回顧這些細節,你會發現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電影這樣看,別有一番味道——首先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兇殺案都發生在下雨天?

    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去看這部電影,會發現,《七宗罪》每次案發的時候,都在下雨,不僅僅兇殺案發生在雨天,電影整個畫風都是充滿了陰鬱灰暗。陰雨天本身給人帶來壓抑不快的感受,也隱喻了這個城市被黑暗與罪惡充斥著。電影中的雨雪天氣多半是為了拍攝目的人造出來的,所以在觀影中對這些情節調度提起注意。

    而要知道,一部電影往往不會去隨便地製造某種帶有特別的特徵的天氣,所以注意電影中花大成本人為製造出的一些效果,因為這些效果往往蘊含著獨特的意味。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唯一一次晴天發生在最後一個案發現場?

    最後一場戲兇手不再背地作案,而是在公眾矚目下開始他的帶有宗教意味的殺人實驗,以此來完整自己最後的兩件「作品」——嫉妒與憤怒。

    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觀影技巧了,注意一些細節的前後對比,往往會發現導演要表現的重點。


    細節往往就隱藏在不經意之間,說完天氣的問題,我們再轉向比較特別的道具。

    同樣的道理,導演如果在電影裡面,讓某個道具多次出鏡,那麼這個道具必然有著導演想要表達或者想要象徵的東西。導演往往會在電影總安插一些道具,充當線索,或表達特定的含義,這一點在觀影中要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

    第一個道具,老警探威廉的節拍器有什麼寓意?

    我們不難發現,老警探的床頭有一個節拍器,這個節拍器出現了好幾次,每次老警探要入睡之前,都會撥動節拍器。

    而最後一次,節拍器被他摔了!

    這幾次節拍器的出現,到底有什麼寓意?

    不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猜想,在此我個人認為,是老警探厭倦這個城市,作為警察他深知這個城市每個角落潛藏的罪惡,但是長期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難免麻木,警探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這個城市,所以期盼著自己順利退休,離開這裡。

    老警探靠著節拍器的規則聲音入睡,以此來遮蓋夜晚也不能熄滅的城市嘈雜。

    事實上,每次節拍器出現的時候,或者說老警探躺在床鋪上的時候,總會有嘈雜的聲音響起,這些聲音,個人認為並不是真實的聲音,而是獨獨環繞在老警探耳畔的聲音。

    這些聲音,其實同樣的也是老警探無法入眠的原因,也代表著哪怕是深夜也無法熄滅的城市的嘈雜。

    在與年輕警探米爾斯經過一番帶有人生哲學意味的爭吵後——面對罪惡應該努力改變還是潔身自好?

    老警探毀掉了自己的節拍器。所以節拍器表現了老警探前後態度的變化。

    什麼樣的變化?

    在這之前,他已經麻木了,已經習慣了,習慣了每天夜裡,聽著那些嘈雜刺耳的聲音,習慣了利用節拍器的聲音來催眠自己,讓自己忽略那些嘈雜的聲音,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節拍器也代表著一種態度,一種循環!

    他這麼多年一直都在這個循環裡面,這個麻木的城市,冷漠的城市,他想改變,但是往往就如同他說:「有孩子看到了!」而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隱者逍遙  超級洞府  半壁文娛  我真不想拍爛片啊    大玄印  開局賬號被盜,反手充值一百萬  妄為  黎明赤輝  嘿,妖道  
同類最熱
搜"催淚系導演"
360搜"催淚系導演"
語言選擇